— 黎加 —

我城·南京

我城,我的城。城市永远站在国家背后,但一个国家的历史,拆分下来,就是一座座城的历史。
我直到出省才意识到南京的存在。哪怕他是我家乡的省会。
南京的名气不小,虽然提到他时总与“国耻”有关。
学历史时讲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,定南京为首都,颁布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也不曾与省会联系在一起。
毕竟南京太不像一个首都了。
首都,应该像北京、伦敦、华盛顿那样,国际大都会,万国来朝,包容开放。南京没那么大的气势。
近代之前的南京,是像朱自清在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里写的那样,“蔷薇色的历史”。连历史都是蔷薇色的。那时候的他是风光旖旎的,举手投足间万种风情。一袭白衫,长身玉立。
我印象中的南京,存在于《南京!南京!》、《东京审判》、《金陵十三钗》中。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。
现在的南京,和别处并无不同。你想象不到那里曾经是人间地狱,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有种说法:中国有两个地方没有方言,一个是唐山,一个是南京。前者是天灾,后者是人祸。
近代的中国,哪座城市没有几滴血泪,南京只是比他们更屈辱了些。我第一次接触到南京大屠杀,是在一本杂志上。当时我小学四年级。标题就是占了半页纸的“300000”。是写作不是读作,我还数了半天。开头我至今记得:“30万是个什么概念?30万株菊花可以组成花海,30万棵树可以覆盖一座山,那30万个人呢?据统计,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有30万,或许还不止……”这是第一次,只凭一组直观的数字就震撼到我。
直到我要离开家乡,我才恍然想起,我家乡的省会,曾经是国民党的首都。虽然他看起来是那么的人畜无害。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,如果他是人,不知会有什么表情。但也许真到了那一刻,他依旧会跟平时一样。一座城的历史,远比我们一生所经历的要多得多,这种事,也很多。
如今的南京大部分时候是一种象征,告诉大家“勿忘国耻”,政治上不再是中心。
南京,用一座城承担了整个中国的屈辱,整个近代史高度概括起来,就是他的历史。
但我想他不会避讳那段历史。他会沉静地笑笑,然后点起一支烟。烟雾缭绕中,将那些绝代风华、屈辱、混乱、无奈,娓娓道来。

评论(2)
热度(15)

2017-12-14

15  

标签

拾玉集